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comment
文章内容来自“汤质看本质”的《如何成为一个有洞见的人》
《如何成为一个有洞见的人》
辩手是如何让我们变成思想韭菜的?
辩论总会给你一种感觉,就是也对也对。明明双方观点不同,但人们总是也对也对。你可能经常听到辩手高喊:对方偷换概念!其实是大实话,他们就是在偷换概念(《表象与本质》书里面的词汇叫「范畴滑动」),虽然是大实话,但你不按暂停键,不在站在心智模型的角度,是很难发现里面的玄机的。
我今天要分析的是奇葩说公认的最水准的辩论之一,号称神仙打架的陈铭vs詹青云。
辩题是:[如果可能,要不要将知识共享给全人类]。
我们如果用日常的心智模型去看,自然是各种「对啊对啊对啊」,现在我们用刚刚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下,你就能看出门道了。首先从概念范畴的角度,其实从一开始,他们两个就讨论的是两个问题。
在陈铭这边,共享这个概念基本接近它的大众共识范畴,稍微美化一点,叫[分享]吧,语言符号一字之差,范畴里就多关联了一些无私和善意。知识这个概念也被陈铭做了准确定义:[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]。
詹青云这边好家伙反了天,共享这个概念的范畴滑动到了[灌输]上,知识这个概念滑动到了[思想信念]上。
陈铭这边一直在讲,分享认识世界的工具,是对的,论证的焦点集中在,知识的善,无知的恶;
詹青云这边一直在讲,灌输思想信念,是不对的,论证的焦点集中在,自由的善,平均的恶。
这么看,他们自然都是对的。由于这到期天然偏向陈铭,严格讲陈铭只需要讲客观事实,然后不断地澄清概念就可以防止被带跑就行,所以更体现詹青云的操纵范畴的水平,我们主要看下面三段。
反|詹青云:是被别人拍板了知识 自动进入你的脑海里 你就相信这是真的 这件事情为什么很可怕 它是我们相信为真的东西 换言之这块芯片 是由别人替你去决定 什么是真理
共享的范畴在这里滑向了「被灌输」,知识的概念在这里滑向了「真理和教条」,虽然她讲的是共享知识,但她激活的是你心智中的关于“宗教”的范畴,于是自诩科学理性自由的你,啪唧,按了反对。
反|詹青云:百度百科是我的工具 可是我一旦相信了 所有的排序都是正确的 它就不是我的工具了 它可能是别人 利用你的工具
共享的范畴在这里滑向了「被操纵」,知识的范畴在这里滑向了「信息」,虽然她讲的还是共享知识,但她激活的是你心智里关于「信息操纵」「百度」「魏则西」的范畴。于是你,啪唧,按了反对。
反|詹青云:这坨经书是完全可以运输的 可以共享的 但是取经的路是不可以的 而使唐僧成为唐僧的 不是经书 是那条取经的路
共享的范畴在这里滑向「平均」,进而从平均滑向了“不劳而获”的范畴,激活了你心智中对这类行为的鄙视,平均主义就是吃大锅饭,三个和尚没水喝,好家伙,原来你陈铭是这种人!啪唧,按了反对。
你如果在詹青云构建的心智中里,一定是对对对,但回到「分享认识世界的工具」这个范畴中就完全不一样了,胜负手在于,知识是如何获得的,科学传统下的知识是通过批判、怀疑、不断证伪获得的,而且批判性思维本身就是知识,所以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辨别什么是有害信息,不再有更多魏则西,只有知识才能让人类事倍功半,追究更健康的功利。
矮大紧成功识破了这一切,然而马上被薛兆丰带偏,宝岛辩果然神名不虚传。
到最后你会发现,辩论就是同样的语言符号讨论不同范畴的对象。通过对范畴的操纵,完成对心智的操纵。
其实这种神仙打架的辩论很难有胜负,因为双方都在自说自话,在自己的范畴中绝对正确,彼此都不上当,最终关键影响因素只有两个,一个是情绪,一个是后手,谁能调动情绪,并且在最后行使他滑动范畴的权利,谁就最有可能赢。
- 作者:Fans
- 链接:http://fans8.fans/2055e82340068093a006d6adc3f05710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